东南网4月6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谢婷 林宇熙)
(相关资料图)
春回日暖,草木生发,八闽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如何做好经济工作?
经济增速持续领跑东部沿海地区的福建,如何挑起扩内需稳增长的大梁,迈好开局关键一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扩内需、稳增长,看八闽上下,如何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全力以赴书写答卷,作答时代之问。
一看信心哪里来?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疫情过后,各地逐步恢复生机活力。扩内需、稳增长,福建底气何在?信心何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普遍认为,我省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实体经济基础坚实、民营经济韧性强大的特点没有变;福建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没有变,这都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
信心,缘自稳中向好的经济运行趋势。
今年春节,全省消费市场红火开局。举办“全闽乐购·福兔迎春”消费季、网上年货节等线上线下系列活动3000多场,部分地市配套发放消费券4000多万元,一系列红利推动“烟火气”加快回归。
作为经济“晴雨表”之一的民航业加速回暖。2月6日,厦航复航厦门—巴厘岛航线,为中国航司首家。在即将到来的夏航季,厦航还将开通、加密多条国际地区航线。
最近,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我省福州市、漳州市分别设立中印尼、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将有利于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推动福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新发展格局。
……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复苏反弹明显,延续了去年以来整体好转、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回暖向好。1—2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4%、地方级收入同比增长5.9%;全省税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3%,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全省进出口同比增长5.2%,外贸形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彰显了我省经济的韧劲和潜力,也给下一步发展提振了信心。
信心,缘自密集出台的政策保障。
全国两会闭幕后召开的第一场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书记周祖翼强调,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落实好巩固拓展经济向好势头一揽子政策措施,更好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投资关键作用和出口支撑作用。
谁先行一步、早作部署,就会早见成效、赢得主动;谁把工作抓得越主动、成效就会越明显。
两会刚刚闭幕,我省就召开多场会议: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会、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会,省政府还专门就如何提升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召开专题会……围绕重大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政策支持等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清单,进行研究协调解决。
疏通经济的毛细血管,需要在宏观上谋划,也需要从细节处下手。
为了强化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形成强大内需市场,省商务厅、工信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等四部门共同实施2023年扩消费八大行动。按照“省市县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今年将组织开展1000场线下、1万场线上主题促销活动,促进城乡消费提质升级。
瞄准消费新动向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各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策划27项具体活动,涵盖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等各个环节,参与企业更广,促销更精准。
信心,还来自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2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居全国第10位,与上年持平。其中,民营企业对我省政务服务水平、产业发展认可度较高,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6位。
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即召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明确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对企业主体平等对待、公平竞争的要求。
政策服务齐发力,助企纾困增动力。“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日前,我省出台《巩固拓展经济向好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新一揽子政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的基础上,从7个方面43条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多问一句“还有什么困难”,折射的是主动服务意识,也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这一点至关重要。”泉州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稳定预期依赖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企业家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困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就能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预期稳,则信心强;信心强,则动力足。
二看当下如何发力?
拼经济,是2023年的关键词。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放眼全国各地,争分夺秒上项目、抓招商,全力以赴抢订单、促消费,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
福建如何勇立潮头、勇挑大梁?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总需求不足这个突出矛盾,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明确当前重点任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打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
——扩“地基”,更好发挥消费基础作用。
东百等热门商圈餐厅大排长队、春节假期武夷山单日竹筏流量创历史新高、泉州世遗旅游精品线路火爆……今年1—2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6.12亿元,同比增长5.6%,消费市场迅速回暖,旅游行业强劲复苏。
但也要清醒看到,市场需求仍需提振。据福州一家百货春节期间销售数据显示,客单价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化妆品、珠宝首饰类消费同比也有所减少。
扩大大宗商品消费是重点。据悉,我省将继续对消费者购买新车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推动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汽车下乡、展会和嘉年华活动,鼓励各地开展家具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活动,推动扩大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除加大政策提振力度,当前也要注重创造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型消费,让潜在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让想花钱的人花得满意。”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说。
——强“墙体”,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回望过去三年,面对出口和消费诸多不确定性,福建投资持续发力,展现强大韧性,2022年以7.5%的增幅领先全国、领跑东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延续之下,如何在投资上继续发力?
重大项目仍是关键抓手。1月28日,全省“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动员部署会暨重大项目推进会上,我省确定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1580个,总投资4.0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80亿元。
资金保障与投向是重点。今年以来,我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项目储备和资金争取工作,一批强链补链的制造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稳步推进,全省重点领域投资开局增势强劲,1—2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2.4%。
今天不储备项目,明天经济就会断档。2月,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强化全省招商“一盘棋”。“下一步,省招商办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聚焦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社会民生补短板等领域,分析研究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大招商谋划力度,加强招商协同联动,力争推动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签约落地。”省商务厅(招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稳“梁柱”,更好发挥出口支撑作用。
当前,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已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转变为外需走弱、订单下降。经济外向度高的福建,如何发挥优势,扛起稳外贸的重担?
新年伊始,我省即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深化“福品销全球”系列活动,将帮助企业稳需求、稳订单、拓市场作为重中之重。春节前,2023年“福品销全球”出境参展拓市场首批197个展会名单发布,开年以来,众多福建外贸企业再掀“出海”热潮,拜访客户、亮相展会、洽谈合作。
“政府积极牵线搭台,帮助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巩固传统贸易市场,也起到稳定信心的作用。”黄茂兴表示。
“面对持续承压的传统外贸,在保‘存量’的同时,也要全力扩‘增量’。”黄茂兴建议,政府层面,要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经贸合作机会,强化精准服务和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同时,要创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扩大优质服务和商品进口,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三看未来提质增效空间在哪?
消费市场回暖毋庸置疑。但也要看到,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报复性消费不可持续,消费反弹仍存在变量,后劲仍待观察。
如何让“变量”变为“增量”?
促消费的第一要义是稳增长、稳收入。如果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
“只有多种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居民腰包鼓了,才敢放开手脚去消费。”黄茂兴说,我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正是抓住了这个稳增长的“牛鼻子”。
此外,扩大消费潜力在农村,农民增收是关键。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我省印发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13点意见,通过持续培育“闽字号”劳务品牌、组织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加强技能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等方式,持续提高农民的就业本领。
要营造“敢消费”的底气,更要提供“愿消费”的产品。德勤发布《2023中国消费者洞察与市场展望》显示,回归理性、务实消费将是2023年的主流消费趋势,品质、功能、安全、性价比等“硬实力”是当下“实用主义”消费者的关注重点。“这种情况下更要深入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黄茂兴说。
在加快供给与需求匹配,推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在莆田市双驰实业公司智能化制鞋工厂店,一台个性化定制设备可识别消费者的足部特征,消费者选好自己喜爱的款式、颜色等,一键下单后,数据马上传输到工厂智能系统,一双“最懂脚的鞋”就诞生了。“未来,类似的定制化供给服务将成为一种消费新趋势。”业内人士分析。
对于投资来说,“增量”也是关键。未来提速提质,空间在哪?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关键。2022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5%,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69.4%,民营经济在稳定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保持民间投资热情,最重要的还是继续强预期、优环境。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深刻阐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劲撑腰,在此背景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民间资本看到希望,才能实现民间投资的可持续增长。
“要利用大数据推动更多惠企政策的‘免申即享’,同时在优化融资服务、增强用工保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台更多实招硬招,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不断提高经营主体获得感满意度。”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朱毅蓉认为。
直面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外需疲软、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供应链产业链深刻调整等影响,作为开放大省,福建如何“稳外贸”?
求新求变,打开“交朋友”的眼界。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正成为我省在东盟、欧盟、美国等主要传统贸易伙伴之外开拓的一个新兴市场。业内人士分析,不只阿拉伯国家,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RCEP实施满一周年,对于我省外贸企业而言,抓住机会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其他成员国生意,大有可为。
在传统市场里,也可以寻找差异化的赛道。从1月举行的意大利加达国际鞋展上收获约2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泉州柏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喆告诉记者,其中有80%左右是新客户。他介绍,鞋服行业竞争激烈,所以选择小众品类发展,主打户外、功能性鞋品。目前这种策略比较成功,订单生产已排到7月份。
“‘敢拼会赢’这句话就是困难时刻喊出来的,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扛起这面旗,直面这一波挑战。”张天喆说。
他的话也代表了许多干部群众的心声。在当下,信心比黄金重要,扛住就是本事,敢拼才能成功!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春天里再出发,“三驾马车”开足马力,福建正策“马”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