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atom第643篇原创作品
人工智能时代,AI技术正在渗透和重构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传统系统,这相当于是对传统医疗信息化企业来了个釜底抽薪,如果不出意外会大大收割他们的市场份额。
【资料图】
2023年4月15日,医疗信息化头部创业慧康公布了2022年财报,营收15.27亿元,同比下滑1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3.8万元,同比下滑89.68%。营收和利润的大规模下滑,创业慧康的转型迫在眉睫。
就在发布财报的前2天,创业慧康表示发力AI医疗大模型,高质量的医疗训练数据。在ChatGPT的风口下,创业慧康也算是上了AIGC的船。人工智能似乎是创业慧康重拾增长新动力、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不过,作为一家传统医疗信息化企业,创业慧康想要在AI医疗领域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在AI医疗这场“新游戏”中,创业慧康需展现更开放和前瞻的心态,从零开始,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技术变革。
01
无法突破瓶颈的创业慧康
创业慧康的主要产品为HIS、LIS。HIS主要用于医院的门诊、住院、临床辅助等管理,LIS主要用于医院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与运营。这两款产品构成了创业慧康的主要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医院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为195亿元,是各类信息化厂商的主战场,相比较其他领域市场容量有限,可是在这有限的市场,竞争却十分激烈。IDC的《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预测,2018-2022》报告显示,东软集团、卫宁健康和创业慧康分别占据市场前三,市占率分别为3.9%、9.3%和5.7%。
在医疗信息化市场,HIS和LIS作为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的基石产品,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然而,受近年来医改影响,公立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市场增速放缓,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在此环境下,创业慧康面临两方面挑战:第一方面:在 AI赋能下,创业慧康的产品研发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企业转型中,往往会出现产品与市场脱节的情况,这导致在研发上投入较大但效果不佳。从目前来看,创业慧康在研发投入上并没有实现有效转化,并且在产品迭代方面也不够快。第二方面:创业慧康的商业模式仍是传统的行业模式,在行业市场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不过,HIS和LIS市场已趋于饱和,且依然要面临不同竞争队友的竞争,现有产品和技术难以继续支撑高速增长。
△创业慧康物联网接入基础平台
2022年4月,创业慧康董事长葛航宣布辞职,张吕峥当选新一届董事长,外界期待新任董事长能带领创业慧康走出低迷。
1963年出生的葛航是创业慧康的创始人,也是创业慧康成立后一直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公司的领军人物和精神支柱。张吕峥出生于1971年,也是创业慧康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职务,职业旅程和葛航长期相似的张吕峥,能否带领创业慧康走出革新之路,值得关注。
在深潜atom看来,单凭人事变动似乎难以解决创业慧康面临的深层问题。2022年,创业慧康全年营收15.27亿元,同比下滑1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3.8万元,同比下滑89.68%。在大环境之下,张吕峥似乎也无能为力。
2021年,创业慧康曾计划与卫宁健康进行合并,希望借此突破长期面临的市场瓶颈和发展困境。这起交易一度被视为创业慧康突破困境的一线生机。一方面,卫宁健康在医疗行业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影响力,合并完成后,可以为创业慧康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平台,有助于拓展业务和营销网络;另一方面,卫宁健康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为创业慧康研发投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AI医疗等前沿领域。然而,由于交易所以关联交易为由驳回该交易,合并计划不得不流产。
△签约仪式
在现状下,创业慧康难以依靠外部力量实现突破,更需要依靠自身力量打开局面,这也许是当前创业慧康突破瓶颈的最佳路径。
02
AI是破局关键
面临两大头部竞争对手的挤压,以及市场增长放缓的重重困境。要想重拾高速发展,创业慧康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革新,发掘新的机会空间。而AI技术的发展,或将为其打开新天地。这也是创业慧康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创业慧康要么接受新技术,要么就是等着被替代。目前看来,创业慧康的选择是迎风而上,在张吕峥的带领下,创业慧康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阶段,并且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布局。
2022年,创业慧康发布了三款产品,分别是AI医学影像分析平台、智能影像产品系列和健康管理系统。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慧康采取了四步走的策略,逐渐向智慧化靠拢,希望将人工智能作为新引擎:第一阶段是医疗影像识别,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智能影像分析和智能图像增强。第二阶段是自然语言处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海量的医疗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第三阶段是医学知识图谱,主要包括医疗知识图谱构建、疾病关联关系分析和多维关联规则挖掘。第四阶段是智能辅助决策,主要包括疾病风险预测、临床决策支持、健康管理等功能。
△人工智能产品系统架构
技术方向确定后,创业慧康的未来也难以一帆风顺。在AI赋能下,创业慧康至少要面临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医渡云、森亿智能等AI新势力,以及传统信息化厂商等三个领域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创业慧康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上,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市场份额。
2022年创业慧康研发投入3.18亿元,研发费用率14.26%,同比增加3.19%。不过,因为面临竞争对手研发实力过强,创业慧康需要提高自身AI研发实力。
现实中,AI人才也更青睐新经济公司,传统企业的吸引力较低。哪怕曾经的“中国软件第一股”东软,也正在面临工程师大量流失的问题。创业慧康要真正扭转这一困境,还需在公司品牌和文化上作出较大调整,以更契合AI人才的期待,这将有助于吸引更优秀的人才。
医疗信息化领域,工资水平并不高。2022年,创业慧康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666.58万元。葛航税前报酬总额55.73万元、张吕峥税前报酬总额70.52万元、财务总监郁燕萍税前报酬总额50.54万元。
对于AI人才来说,赛道、品牌都是吸引人才的核心,不过薪酬是基础。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普通研发工程师约11万-13万元,高级研发工程师约13万-15万元,技术专家和管理层在15万元以上,管理层和技术专家才可达20万元以上,相比较AI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略有不如。2022年创业慧康职工薪酬1.54亿元,比2021年减少780万。也许是因为人员流失,在研发关键期,人才的流失并非好事。
此外,在引入人工智能后,产品或将将面临更严苛的监管,商业化方式很难完全复制过去成功经验,这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点。
创业慧康现已陷入市场瓶颈,AI医疗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但这需要创业慧康在技术、人才和文化上作出较大调整,毅然放手一搏,才有望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