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文/图
(相关资料图)
4月26日,四川省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内江市举行。会议总结三年来全省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试点建设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上,一组数据展示了四川省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建设图景:过去三年,四川省初步建成了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枢纽、乡镇(街道)为支点、村(社区)为网点,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08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9万个,城乡公共文化的差距逐步缩小。
推进会现场
留住乡愁
提质增效走出“四川路径”
开展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建设,旨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品质化迈进,对公共文化设施空间进一步优化改造,对科普阅读、体育健身、艺术鉴赏等功能合理布局,同时向群众提供舞蹈、声乐、书法、美术、器乐等免费培育,满足特色化、个性化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年来,四川省整合文旅、体育、农业等资源,投入财政资金并撬动社会资本共计3.5亿元,采用“微改造”、融合发展等方式,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共文化设施269个,面积18.8万平方米,试点乡镇融合特色文化,进一步补齐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短板,逐渐形成了一批县域文化副中心。
随着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建设工作的深入,优质的文化资源不断从城市向乡村延伸,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如今,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乡镇级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根据服务人口和场镇规模等因素,四川省试点探索出了乡镇文化综合体的三种布局方式:一体式、中心式、分布式。其中,一体式是指科普阅读、体育健身、艺术鉴赏、非遗传承、广电惠民5个空间集中在一个相对聚集的区域。中心式是指以一个或几个空间为主体,其他空间分布在其附近。分布式是指5个空间分布在相对较近的区域内。
乡镇文化综合体的拔节生长,让文化与空间交融,让特色文化浸润公共文化服务。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油纸伞文化、营山县回龙镇知青文化、宁南县西瑶镇布依族文化等,都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深度融合,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IP。这些特色文化贯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全过程,呈现出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彰显本土文化自信。
以“1+5+N”模式为抓手
76个乡镇开展重点建设 提质增效不减速
今年,四川省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作怎么干?会议给出具体路径。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将从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升乡镇文化综合体品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四大方面入手,并在76个乡镇开展重点建设,将全省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作做深做实。
去年5月,省委宣传部与多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乡镇级片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导则》,按照文体活动、阅读科普、文化艺术、传承体验、广电综合5个方面分类,明确了中心镇、其他乡镇(街道)、中心村、其他村(社区)四个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为文化综合体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今年,在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上,我省中心镇要主动提高标准,在增量上做文章,扩大影响半径,发挥在片区内公共文化服务支撑作用,逐步形成更多的县域文化副中心,其他乡镇要与中心乡镇错位配置、相互补充,形成经纬有序、错落有致的文化发展空间格局。”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作将坚持“1+5+N”的建设运营模式,即:打造1个文化综合体,布局5个功能区,创新“N”种工作模式。“其中,建设运营模式中的‘N’,包含了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购买服务、共建工作室、城乡对口帮扶等发展模式,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在乡村落地生根,实现城乡文化互联互通、设施共建共享。”
资金不足、人才缺乏,面对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中面临的难题,又如何破解?会议也给出探索路径——联动社会力量,撬动公共文化服务“一池春水”。在四川,这种探索“早有蜻蜓立上头”。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剑阁县普安镇积极寻找社会资本,通过鼓励商会、协会等社会各界力量投资捐赠公共文化设施,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通过社会众筹重建孙氏藏书楼,并以此为阵地建成综合文化站;新华文轩与内江市合作打造“甜城悦读”项目,让文化服务浸润人心。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打破场地限制,与社会各界共建共享,通过联动当地产业园区共建共享书屋,打造“阅读美空间”;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村民捐建的“文化大院”已成为当地小而全的“文化中心”。
在人才方面,邻水县以骨干为引领,从县文化单位选派专人到镇综合文化站担任“第一站长”,延伸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链条;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宣汉县南坝镇、荣县双石镇依托乡镇文联、群众文化协会把文化活动办的有声有色;泸县、珙县、天全县的农民文化理事会实现了群众文化群众办,逐步形成以群众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协同机制;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临江镇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