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以乡村振兴为抓手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陕西城乡发展近些年来加快融合,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人口聚集效应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3.63%,较2012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与全国城镇化率的差距逐年缩小,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的同时,陕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县域经济稳步壮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未来也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乡村振兴成果斐然
10年间农民收入增长134.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战略基点。
近年来,陕西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等方面做出诸多尝试,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陕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在绿色发展、乡村面貌、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370.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09.4亿元,增长75.8%。2022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11万亩,种粮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年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2022年达到1298万吨。
据悉,目前陕西省苹果、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稳居全国前十。农民收入由2012年的6285元增长到2021年的14745元、增长134.6%,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2年10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全国共100个单位入选,陕西省平利县、合阳县、陇县、洛川县名列其中。
今年3月3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其中提出,将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5G网络已覆盖所有乡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2018年以来,围绕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陕西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落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5年里,陕西省已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超过5万公里,新改农村户厕达484.4万座,普及率达到78.1%,93.5%的自然村实现垃圾收运处理,3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5G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市政管网、乡村微管网等往户延伸。
构建以县城为枢纽
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县域经济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联通的纽带,其发展推动城乡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配置的不断优化,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陕西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工程,将其作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战略抓手。
2022年,陕西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3%。202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设立50亿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县域主导产业和产业园区实现提级扩能。
今年6月1日,《陕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施行,提出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县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也重点提出了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将统筹推进城镇、产业、创新、投融资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商贸物流、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推动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县域主导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
华商报记者 白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