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概念隐喻?
①
概念隐喻理论思想首先是在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可以反映在语言中;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资料图】
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有: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遵循恒定原则;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的等等。
②
概念隐喻理论思想首先是在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可以反映在语言中;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有: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遵循恒定原则;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的等等。
③
在英语中(汉语见“暗喻”),隐喻(Metaphor)是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
隐喻又称暗喻。
表达方法:A是B。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
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称其为隐喻 。
概念隐喻理论思想首先是在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概念隐喻理论的革命性观点促进了认知语义学的整体发展。
二、隐喻、概念隐喻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思想首先是在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有: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遵循恒定原则;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的等等。
我怕大段大段的你吃不消看,就找了简单点的^-^隐喻(metaphor)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
例如,“轿车甲虫般地前行”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们的确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行进模样。
这个隐喻即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
当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创作的时候,我们使用了隐喻: a.试图通过类比的方法,从一个主题和概念的涉及范围出发去寻找另一个主题或者概念的涉及范围; b.试图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来看待; c.通过比较或者范围的扩充,把注意力从对一个领域的关注和探究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去,希望借此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使我们思考的主题大放异彩。
隐喻的种类 我们可以指出三种广义上的隐喻:有形的、无形的和两者的结合。
1、无形的隐喻,即那些隐喻创作是从一个概念、一个主意、一种人的状态或者一种特质(个性鲜明的、自然的、社会的、传统的、文化的)开始的;
2、有形的隐喻,指那些从一些视觉的或是物质的属性(像城堡的住宅、有天空一样屋顶的寺庙)出发直接获取的隐喻;
3、有形与无形的结合,是那些视觉和概念相互叠加作为创作出发点的要素。视觉因素是用来检验视觉载体的优点、性质和基础(一台电脑,一个蜂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一个容器,具有纪律的、组织上的和协作上的特质)。
三、什么是隐喻性?
答:隐喻(metaphor) 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例如,“轿车甲虫般地前行”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们的确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行进模样。这个隐喻即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
隐喻,是词义学术语,隐喻就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引申方式。隐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义学研究的焦点,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结构上看,隐喻由本体、喻体和喻底组成。在话语层次,许多成语、谚语也是隐喻性的,如:守株待兔,对牛弹琴。
隐喻性就是句子的喻义比较隐会,不直白表达出耒,以能借其它事物才能看出。
四、隐喻的三种表现?
1、释义
暗喻、也称简喻。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巧妙地使用隐喻,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比明喻更加灵活、形象。
2、种类
1、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示例: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2、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示例:这里是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
3、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示例:我爱森林——地球的肾脏。(森林——地球的肾脏)
4、本体和喻体是复指关系。
示例: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大地母亲复指关系)
反义词:明喻
明喻是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
2、示例
他倔强得像一头骡子,很难说服他。(这里用骡子比喻顽固的人。)
3、区别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根据涉及隐喻的句法表现形式进行分类,比如,Miller在对隐喻的命题形式进行研究之前,首先把隐喻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和句子性隐喻。
五、有隐喻的文案?
就像一束鲜花,能够在文字中绽放出独特的美丽和意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概念或物体与另一个概念或物体进行比较,用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感情、理解或启示。
它可以让读者产生联想和共鸣,为平淡的文案增添色彩和趣味。
就像黄昏时分的余晖染红天空,给人一种温暖而浪漫的感觉。
所以,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能够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痕迹,让人们从中寻找到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它就像文案的灵魂,让文字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1、 2. 因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隐喻的文案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联想和共鸣,使信息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提升品牌或产品的形象和吸引力。
举个例子,一家健身房的广告文案可以写成:“挥洒汗水,成就你的铁人梦”,通过隐喻的方式,将健身与追求梦想联系在一起,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动力。
六、隐喻的特征?
1、隐喻具有指示性 隐喻方向性是指根据句子的字面表达,隐喻是指将某一事物比喻成另外一事物,而不是将某一事物比喻成与此事物无关的其他事物。也就是说隐喻具有指示性作用。
2、隐喻具有局部性 隐喻具有局部性指的是隐喻对事物的组织是局部的,是不完整的。
3、隐喻具有转换性 隐喻的意义是本体和喻体之间转换的结果。
4、隐喻具有目的性 隐喻是一种跨域式的映射,也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领域映射到另一领域的
摘要: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但隐喻主要体现在语言上。语言中有多种隐喻表现形式,本文主要从隐喻的定义及其特点即隐喻的指示性,转换性,目的性等特点来简要的对隐喻进行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隐喻;指示性;转换性;目的性
目前,隐喻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界关注的焦点,通过阅读大量的材料和文献发现,隐喻的研究通过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两个领域体现出来。
隱喻在国内研究中,主要以“隐喻在语篇中的构建”为主要目的。中国知网显示,隐喻与话语分析,隐喻与文本翻译理论等之类的文献陈述较多。参照功能语言学衔接与连贯的理论为基础,以隐喻在字面上的语篇构建与框架模式展开讨论和分析为启示,本文着重探讨隐喻的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
英语中隐喻一词也是来源于希腊语。所谓的隐喻就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即一个事物系统的映射到另一个事物的过程。在对隐喻的研究探索中,西方的研究一般围绕五个方面进行展开,分别是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映射论和概念合成。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的局部性,指示性,转换性,矛盾性和目的性。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同时隐喻也是比喻的一种,但不用“如”“像”“似”等比喻词语,而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词语,把一事物比做成具有相似性的另外一事物。
④
具有指示性,局部性,转换性和目的性。
⑤
答案相似性和差异性。
七、概念隐喻的八大类型?
八大类型包括:
1、结构隐喻:用一种结构来理解或构造另一种结构,例如“时间是一把刀”这个隐喻,将时间的流逝理解为一种砍切的过程,通过刀这个具体结构来理解时间的流逝。
2、方位隐喻:用上下、内外、前后等方位词来构建隐喻,例如“心情低落”中的低和高,并不是真正的物理空间的高低,而是用高低这个方位概念来比喻情绪的高涨和低落。
3、本体隐喻:将抽象的概念或情绪视为具体的实体,例如“友谊是一杯美酒”这个隐喻,将友谊理解为一种具体的饮料,可以品尝和感受。
4、容器隐喻:将非容器的事物视为容器,例如“他的笑容是一朵花”这个隐喻,将人的表情视为一种容器,可以包含和绽放。
5、始源-路径-目标隐喻:用路径或过程来理解目标或终点,例如“爱情是一条曲折的路”这个隐喻,将爱情理解为一种路径,需要经历曲折才能到达终点。
6、动力隐喻:用力量或能量来理解行为或现象,例如“他的影响力很大”这个隐喻,将影响力理解为一种力量或能量,可以产生作用和影响。
7、数量隐喻:用数量或量的概念来理解概念或现象,例如“他是一把好手”这个隐喻,将他的能力量化为一双手的数量,表示他的能力很强。
8、度量隐喻:用度量单位来衡量概念或现象,例如“他的身高是一米七五”这个隐喻,将身高理解为一种长度度量单位,可以用米来衡量。
这些类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可以相互交织和组合,构建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隐喻意义。
是指将不同的概念通过比喻关系进行隐喻的方式。以下是概念隐喻的八大类型:
比喻型隐喻: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的比较关系用来表示某种概念的隐喻,如“他的生活就像一场大赛”。
搭配型隐喻:将同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搭配使用,以暗示某种思想情感的隐喻,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类型型隐喻:将某个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作为一个整体类型来表示另一个事物或概念,如“他是个铁人”。
形象型隐喻:通过形象的比较来表示某种概念,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动作型隐喻:通过动作的比较来表示某种概念,如“他的眼神如利剑般锋利”。
空间型隐喻:通过空间位置或方向的比较来表示某种概念,如“他的思维跳跃如脱缰的野马”。
时间型隐喻:通过时间的比较来表示某种概念,如“时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
数量型隐喻:通过数量的比较来表示某种概念,如“他的财富如滔滔江水般不尽”。
这些类型并不是严格划分的,有时候也会有交叉和重叠。概念隐喻的使用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比喻型隐喻。比喻是一种比较关系,具有同类特征的不同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比较关系,形成一种比喻关系。比喻型隐喻是一种将两种不同事物的比较关系用来表示某种概念的隐喻,如“他的生活就像一场大赛”,这句话将生活视为竞技比赛,暗示人们要勇敢奋斗,不受挫折的影响。
搭配型隐喻。搭配型隐喻是将同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搭配使用,以暗示某种思想情感的隐喻。比如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白日与山峰搭配,黄河与海洋搭配,暗示着“永不停止”的主题思想。
战争"隐喻
自人类产生以来,战争就没有间断过。所以战争这个概念广泛存在于人类大脑的思维认知中。与战争这个概念有关的结构是:进攻-反击-防守等,与战争有关的词汇:敌人、同盟、武器、消灭、占领、受伤、残余等。下面列举广告中广泛存在的战争隐喻例句:
中国黑猫神,灭蚊真惊人。(黑猫神蚊香)
源域(武器)→映射(消灭、保护)→目标域(黑猫神蚊香)。“战争”的结构概念与人类对付蚊子的过程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隐喻的思维方式,在人脑中建立起一套创新的认知体系,可以在受众中产生较强的认同感。通过这样的隐喻,指明黑猫神蚊香的强大功效,无疑有利于商品的销售量。
"建筑"隐喻
建筑领域的概念被映射到社会生活中,就形成了现代生活广告语中的“建筑隐喻”。建筑的概念结构基本构成要素包络:基石、建筑材料、楼层等,常见的建筑词汇有:根基、支柱、栋梁、铸造、加高、加固等。例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CCTV3广告语)
源域(舞台)→映射(展示平台)→目标域(志向)。把“舞台”这个建筑物,通过其概念中的“比较大的展示平台、展现人的才能的空间”要素,映射到拥有广阔的视野和伟大的志向的这些人的“心”上,使两个不同方面的概念得以关联,进而产生激励人放宽眼界、开阔心胸的作用。
"旅程“隐喻
“旅程”的概念结构包括:起点、方向、沿途、终点等,构成这个概念义的词语要素包括很多,比如:起点、终点、沿途、驿站、游人、船票等词语。日常生活中的广告语言中也渗入了大量的“旅程隐喻”。例如:
故人眼中的骄子,不该是城市的游子。(房地产)
源域(游子)→映射(漂泊不定)→目标域(大城市打拼没买房的人)。此广告语以“游子”通过映射域“客居在外、居无定所”等游子这个结构概念中的一些比较凄惨的范畴概念与这类人之间建立关联,把情感烘托到极致。
"农业"隐喻
从有广告伊始,农业隐喻便广泛存在。农业这个概念主要包括:开荒、播种、耕种、收获等要素。例如:
假如人间没有爱心,世界将是一片荒原。
源域(荒原)→映射(不生农作物)→目标域(没有爱心的世界)。这条公益广告语利用农业隐喻向社会传达正能量,具有广泛的受众和可接受性,感染力较强,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教化效果。
"金钱"隐喻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经典例子:时间就是金钱。日常生活中和“金钱”这个概念系统有关的构成要素有:花费、赚取、投资、报酬、获利、价格等。例如:
“辛克”的承诺是无价的。(人寿保险)
源域(价格)→映射(贵重)→目标域(承诺)。这个广告语把承诺隐喻成无价的商品,说明了承诺的真实性和珍贵性,把辛克人寿保险公司的承诺、坚如磐石信用度突出,令人信服。
"数学"隐喻
数学思维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广告语中有时也会含有数学运算或数学公式,这类隐喻称为“数学隐喻”。不过数学隐喻在广告语中出现的频率略低,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也比较简单,主要以简单的等式形式出现,少有涉及到繁琐的数学运算。
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多杯,能环绕地球一圈,连续七年,全国销量领先。(香飘飘奶茶)
源域(地球)→映射(长度)→目标域(奶茶的销量)。
"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的特点是用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来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方位词是源域,要表述的事物是目的域,通过源域与目的域的互动、映射来完成表达的过程。日常生活中表示方位的词语有很多,它们大多成对相匹配出现,如:里 外,深 浅,高 低等。
敢为天下先。(凯迪拉克汽车)
源域(先)→映射(前)→目标域(凯迪拉克汽车)。在人们的概念中领先、在前的都是比较优秀的,用前隐喻来表示凯迪拉克汽车的性能、质量好,在汽车行业领域内属于领跑者、优秀者,与人经验中的方位概念相一致。
"容器"隐喻
容器隐喻经常结合的词汇有:献出、进入、拥有、获得、掌握等。容器隐喻的本体可以是有界的,也可以是无界的。如:
分享这份梦幻。(香奈尔香水)
把香奈儿香水给人的梦幻般的感觉看作一个容器,可以用“份”来量化,而且这个容器中的东西可以“分享”给买家。
八、隐喻手法名词解释?
一般来说,用围绕主导意向的演变可以展开多方面的隐喻主义延伸,因此也充分体现了主导意向的中心地位,从抽象的走到象征是现代艺术,达到隐喻彼岸的一个高点。
九、传统隐喻和概念隐喻的区别?
概念隐喻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是人类思维的投射,传统修辞隐喻是基于语言的,是对语言的修饰,集中在辞格方面,语法隐喻是一种语法形态代替另一种语法形态的隐喻,同样发生在语言层面上。
由此可见,认知的心理过程决定着语言的外表层使用,也就是说,概念隐喻决定着传统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三种隐喻相互关联,互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