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四小”责任田 绽放居民幸福花
——嘉峪关市雍和社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服务群众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资料图片)
为打造“雄关善治·五治融合”社区治理品牌,近年来,嘉峪关市雄关街道雍和社区结合辖区实际以“四小”为切入点,着力提升社区自治治理水平,打造服务群众新格局。
社区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摄(5月12日拍摄)
织密小网格做好大连接
助力“平安型”社区升级
雍和社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任务,坚持“专”“快”“活”“细”四字原则,健全“六联机制”,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稳定辖区平安和谐。在党委领导下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建立信息研判制度,通过向居民发放联系卡和召开楼栋长联席会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民意收集渠道,同时建立楼栋长联席会制度,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实际问题,确保辖区社会安全稳定。
依托小阵地办好亲民事
延伸“便利型”社区服务
社区积极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听“微心愿”,打区域组合拳,破解“办事难”、缓解“程序难”、化解“矛盾”难等民生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基层协商议事,通过业委会、居民小组反馈、居民微信群互动等方式梳理居民诉求,解决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和辖区矛盾纠纷“难事”。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活动载体。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社区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扎实开展“三送五帮一提升”活动,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搭好小平台汇聚各方力量
共建“美丽型”社区优化
不断整合区域资源,积极打造服务品牌,组建便民服务队。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维修、医疗保健、助老托幼、日间照料等多种专业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在社区便民生活服务站和志愿者服务岗规范化建设等方面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推动一刻钟政务服务圈、生活服务圈等建设。
开展小自治做实服务管理
推进“幸福型”社区建设
雍和社区无物业小区多,面临着无人管、停车难等问题。为给居民创建平安幸福生活环境,社区党委发动居民党员、楼长及居民小组等组成巡逻小分队,共同参与缓解停车难、预防矛盾纠纷及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大到一栋楼、一个院落,小到一个单元,通过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帮互助等形式,共同维护院落卫生及治安环境,增强了居民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也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责任编辑:韩小月